毕业实习实训是本系教学大纲中的学习环节之一,是检验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过程,因此,应认真、审慎选择实习实训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及设计课题(以下简称课题),在学生安全的条件下,保障教学质量。
由于山西省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医学仪器设备的研发、设计、生产、经营、管理、应用等诸方面均处于较落后状态,研发、设计几近于零,生产企业为数不多且规模很小,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与应用差距明显,因而选择合适的基地难度很大,学生更难以集中开展实习实训活动。
根据太阳集团城官网的相关规定和市场需求(政策形势、学生就业状况等)以及十余年积累的教学经验,经系领导研究,制定《suncity太阳新城毕业实习实训基地及毕业设计课题的基本要求(试行)》,要求遵照执行。
一、基地
国内合法的机构:
1.教学科研机构:与本专业及专业基础相关;
2.医疗卫生机构:三级以上;
3.生产经营企业:与本专业及专业基础相关;
4.政府相关机构:食药监督管理、卫生管理、质检管理等。
二、基地条件
1.指导教师:有现场带教老师;
2.管理制度:有较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
3.场地:有按要求开展实习实训活动的处所;
4.课题:有完成课题的配套设施等基础条件。
三、教师条件
1.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
2.认真带教,关心学生;
3.制度严格,执行纪律,遵守规则;
4.按时完成课题计划。
四、课题类型及基本要求
与本专业及专业基础相关联:
1.故障分析类:
⑴掌握仪器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结构;
⑵了解仪器设备的基本应用;
⑶掌握故障的分析方法和处理方法;
⑷设计疑难故障的解决方案(案例分析)。
2.医疗器械管理类(仪器设备):
⑴掌握医疗器械的定义、作用及特征;
⑵熟悉医疗器械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
⑶熟悉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流程;
⑷选择:
a设计院内管理某一环节的解决方案(如计量器具的动态检查检测流程等);
b设计某种(类)仪器设备资源共享解决方案(如心电除颤起搏器、呼吸机等);
c设计中、小型通用仪器设备的技术培训、监督检查、技术验收的解决方案;
d其他。
3.医疗器械管理类(耗材):
⑴掌握医疗器械的定义、使用及特征;
⑵熟悉医疗器械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针对一次性、植入性高值高风险类器械;
⑶熟悉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流程、制度体系;
⑷选择:
a设计院内管理某一环节的解决方案(如植入性耗材的现场验收等);
b设计某种(类)一次性器械的规范使用方案(如专业技术服务、日常监督检查等);
c设计某种大宗耗材的合理使用、成本控制的解决方案();
d其他。
4.医疗器械管理类(质控):
⑴掌握医疗器械的定义、使用及特征;
⑵熟悉医疗器械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安全使用与风险管理;
⑶熟悉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流程、制度体系并熟练使用专业检测仪器设备;
⑷设计质控管理环节某一解决方案(如质控项目的选择、质控周期、质控费用管理等)。
5.医疗器械管理类(评价):
⑴掌握医疗器械的定义、使用及特征;
⑵熟悉医疗器械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
⑶掌握2--3种技术评价、功能评价、风险评价或效益评价的方法;
⑷设计一款实用评价方案(案例说明等)。
6.市场调研类:
⑴掌握调研项目(医疗仪器设备等)的原理、结构、应用、功能、主要技术、市场价位等;
⑵熟悉调研项目的基本方法,如问卷、拜访、官网、资料、会议、第三方咨询机构等信息的获得、筛选、分析等;
⑶掌握1--2种分析计算方法;
⑷设计一种实用解决方案(如为企业提供市场目标选择;为客户提供选择采购方案等)。
7.产线质控类:
⑴掌握项目的原理、结构以及临床应用;
⑵熟悉产线的整体流程,特别是质控流程、专业检测设备、技术方法等;
⑶掌握质控过程中的检查、检修、分析处理方法;
⑷试设计改进质控的优化方案。
8.硬件类设计:
⑴熟悉设计方案的目的:主要技术数据、实现何种功能等;
⑵掌握设计原则、思路、方法和基础知识;
⑶选择2--3种设计方案,分析比对,绘制原理图;
⑷设计制作硬件模块,实现设计目的。
9.软件类设计:
⑴熟悉设计方案的目的、主要技术指标、主要功能、实际应用等;
⑵掌握一种实用的设计语言;
⑶熟悉硬件工作原理、编写程序;
⑷实现设计目的。
10.网络类设计:
⑴熟悉设计方案的目的、主要技术指标、主要功能、实际应用、专业需求等;
⑵熟悉计算机、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的原理、结构、应用、集成等;
⑶掌握网络集成的原则、方法和基本通讯技术;
⑷试设计一款网络集成方案。
11.医用设备技术类:
⑴熟悉医疗器械的相关法律法规;
⑵熟悉医疗器械的风险控制、辐射防护、安全使用的技术要求;
⑶综合(或多种仪器设备、大型设备等)技术应用分析;
⑷选择:
a物理师:放射治疗计划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b技师:大型医用设备的临床应用与功能开发;
c工程师:大型医用设备的维护、质控、应用优化解决方案;
d其他技术应用。
12.其他课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