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tyc太阳成集团分团委组织团学干部学习十九大精神,研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的认真学习与领悟,我便觉这本书对于我们青年的成长成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与激励作用,这本书对我的影响是深刻和久远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七年知青岁月时的感言。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生活,是他真正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与老百姓同甘共苦、水乳交融的七年。
亲力亲为,为民奉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北的七年知青岁月,是凝聚青年信仰的引导航标,也是踏实青年理想的生动范本,将吃苦奉献的党员精神与丈量土地、服务人民的真切行动紧紧联系在一起,向当代青年诠释了困境成长、厚积薄发的人生哲理和奉献社会、心系群众的崇高志向。只有真正融入群众,才能把握群众脉搏,才能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当他决定担起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这个重担时,躺在黄土高原上,望着蓝天,就下定决心要像父兄一样好好在农村干一场,奉献基层、服务群众。他把为群众办实事当成人生追求,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什么对群众有好处,他就干什么。他当支书办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去四川取经,回来把梁家河建成全省第一个沼气化村,解决了群众做饭、照明困难的难题。他带着全村老少在寒冬农闲时节修筑淤地坝,建成梁家河最好、最平整、最便于灌溉的土地。此外,他还组织村里铁匠成立铁业社,组织筹办了代销店、缝纫社、磨坊,带领村民打了第一口深水井,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村民们这样评价习近平:“他的心总是和我们老百姓在一起。”
无论在哪里,无论是什么样的境遇,习近平总书记总是把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真真切切的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我时常在想作为一名团学干部应该怎么做?习近平总书记就是我的楷模,更是青年的榜样。当所有的理解与期望汇聚起来,便是最为赤诚的理想信念,是我心中的信仰,更是我脚下的力量。在知青岁月中,习近平总书记以自己坚强的意志、坚定的决心度过“四关”,以深邃的智慧和创新的行动为梁家河村民解决了生活中的诸多难题,这更是我们学习和工作的生动范本。如何培养精神品格、如何解决学习中的难题、如何创新性的开展工作,总书记都给了我们最好的实践指引。
艰难磨砺,玉汝于成
习近平总书记克服重重困难,历经艰辛,在陕北大地上干出了非凡的成绩。他在陕北的七年,把自己看作是黄土地的一部分,把为群众做实事当成自己不渝的信念,正是拥有这样的精神与力量,总书记在困境中实现了精神升华。从农村大队党支部书记到党的总书记,从普通公民到国家主席,从普通军官到军委主席,他在党和国家各个领导层级都干过。这些丰富多彩的经历,这些重要岗位的历练,这些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对他担当重任、继往开来是不可或缺、至关重要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能够带领党和人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很大程度上来自他扎实的实践基础、深厚的经验积累和由此而来的深邃理论思考。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无疑是他人生经历中十分重要的起点。
青年有志,国之栋梁
青年,国之栋梁。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梁家河的七年里,在知青岁月中,青年习近平展现了独有的理想、本领与担当,正是拥有这样的情怀、品格,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我们的国家一步一个脚印,真抓实干,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在社会主义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中快步前行。
我们是学生,更是青年学生,要自觉把思想养分与精神养分结合起来。既要了解总书记重要思想的起点和源头,更加坚定自觉地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又要注重从总书记的成长经历中汲取理想信念、为民情怀、担当意识、创新精神、奋斗精神等精神养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榜样,更加自觉地向总书记看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长观、人生观,在校园中展现青春的风采。牢记“厚德、精业、济世、报国”的校训,以实际行动践行“太行精神”、“白求恩精神”与“何穆精神”;继承优良传统,发扬专业特色;扎根实践,潜心学术,无私奉献,做好工作,担当时代赋予我们的伟大使命,将人生理想融入国家民族事业中,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努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才,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